【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】好花红镇甲戎村:岁月经纬里的传承与特色
惠水县好花红镇甲戎村面积14.1平方千米,辖12个村民小组。农业以种植玉米、水稻为主,经济来源以经商、外出务工为主。
甲戎村紧扣“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”,设置35名联户长担任“寨管家”成员,全面开展信息采集,矛盾化解,隐患排查等工作。党员干部通过亮身份、晒承诺,实现村村寨寨“党旗红”,服务群众不缺位。通过开展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以及“文明卫生家庭”示范户评比活动,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,让崇德向善、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吹进每个村寨,大幅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。
每年的农历“六月六”和“三月三”,村民们都会身着节日盛装,聚集在村中的广场上,举行盛大的歌舞活动。他们唱起悠扬动听的布依山歌,跳起欢快的布依舞,展示布依族独特的艺术魅力。此外,布依族的蜡染、刺绣等传统手工艺都得到了传承。村中的妇女们常常聚在一起,纺纱织布,制作出精美的布依族服饰和手工艺品。
在甲戎村的婚俗中,礼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提亲时的茶叶和酒肉不仅代表着男方的诚意,还寓意着新婚生活的甜蜜和美满。婚礼中的信物交换则更是充满了美好寓意。例如,新郎送给新娘的玉佩象征着纯洁和美好,而新娘送给新郎的手帕则代表着温柔和关怀。哭嫁是甲戎村婚俗中一个独特的传统习俗。虽然看似与婚礼的喜庆气氛格格不入,但哭嫁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。它不仅表达了新娘对父母和家人的不舍之情,也体现了新娘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期待和忐忑。
甲戎村盛产竹子,村民们利用竹子编织各种生活用品,如篮子、席子、帽子等。他们的编织技艺精湛,图案精美,不仅实用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一些编织作品还会被拿到集市上出售,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。
刺绣是甲戎村妇女的传统手艺。她们用五彩斑斓的丝线在布上绣出花鸟、鱼虫、山水等图案。这些刺绣作品常用于装饰衣物、鞋帽、枕套等,既美观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。

甲戎村的山歌历史悠久,旋律优美,歌词内容丰富,多反映村民们的劳动生活和情感世界。在田间地头、山林溪边,时常可以听到村民们悠扬的山歌声。他们通过山歌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,传递情感。
甲戎村的舞蹈形式多样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“跳花灯”。每逢重大节日,村里的青年男女便会聚在一起,跳起欢快的花灯舞。舞蹈动作优美,节奏明快,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。
腊肉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,选用优质的猪肉,经过腌制、烟熏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,味道鲜美,耐储存。手工灰豆腐也是村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,新鲜的豆腐口感细腻,营养丰富。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日子,甲戎村的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这道传统美食,招待亲朋好友。
甲戎村的灰豆腐,不仅仅是一道菜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走进甲戎村,品尝一口灰豆腐,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大山深处的淳朴与温暖,令人回味无穷。(通讯员:徐殿伟 朱定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