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水:文明实践“三下乡”花正红 全民共绘文明新风尚
近年来,惠水县紧扣“凝聚群众、引导群众、以文化人、成风化俗”目标,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,深入推进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文明实践,全县以好花红村为典型示范,注重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,科技科普与乡村振兴相促进循环,健康卫生服务与群众需求高度契合,移风易俗与文明乡风建设纵深推进,实现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活动同频共振,辐射带动全县推进文明实践全覆盖,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传承培育文明新风,助推全县经济、文化、社会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,共绘文明新风尚。
根系深植 理论滋养发展沃土

树干挺秀 文化文明凝聚发展力量

一是育文化强根基。依托“26°C温馨港湾”平台,聚焦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,采取多形式、多样化的授课方式,开展兴趣爱好培养、课业辅导、心理健康疏导等活动,加强未成年人保护。整合农家书屋、叶辛书院等阵地资源,打造“阅见好花红”全民阅读活动品牌,在叶辛书院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0余场次,叶辛本人多次到惠水推广全民阅读实践活动。二是文化文艺活动多彩纷呈。整合资源打造活动阵地,完善了叶辛书院、文化广场、枫香小院、26°C温馨港湾等实践阵地,每年在端午节、民族节日“六月六”等,组织举办了“龙腾虎跃闹新春·黔山秀水好花红”“情粽布依·端午安康”“阅见好花红”“金钱橘采摘节”“非遗展演”“花红六月六”和全国秋季“村晚”示范展示系列活动等文化活动。在枫香小院开设“枫香染手工体验”活动,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。每年接待游客体验2000余人。三是文明新风引领新风尚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,好花红村以完善村规民约为抓手,将文明交通、移风易俗、文明乡风、家风传承、基层治理等理念融入村规民约。常态化开展文明村、文明家庭、无烟家庭、身边好人、最美家庭、好妈妈、好爸爸、好孩子等精神文明创建评选活动,深入挖掘优秀家风,进一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。
枝叶扶疏 科技与卫生添彩发展画卷
科技下乡开展机耕作业
一是科技科普促进经济发展。积极打造“科普好花红”平台,在好花红惠水、抖音、视听惠水等平台开展野生菌中毒、防溺水、地质灾害、流感预防等宣传,将广大科技工作者(团队)“所能”与广大企事业单位科技“所需”有机结合,积极搭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微信交流平台,打通了服务科技工作者、农技协、基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截至目前,共制作宣传视频或图文260余期。通过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,为村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、价格信息、气象信息等,帮助村民及时了解市场动态,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。利用电商平台,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,拓宽了销售渠道,增加了村民收入。引进新品种、新技术进行示范种植和养殖,让村民直观地了解新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方法,带动村民推广应用。持续推广“稻+”循环立体生态种养模式,在好花红村创建“稻+虾”示范基地240亩。二是科技科普绽放新活力。每年以“世界卫生日”“科技活动周”“世界环境日”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,组织开展“科普文化下乡”“科普大篷车巡展”等活动,教育引导青少年掌握科学知识、运用科学知识,树立科学意识、弘扬科学精神、崇尚科学道德的良好社会氛围。三是健康乡村建设惠及千家万户。扎实开展“健康敲门行动”,组织医疗专家志愿者到村里开展义诊活动,为村民免费进行身体检查,包括血压、血糖、心电图等项目,诊断疾病,并提供治疗建议和免费药品。向村民普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,增强村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。积极宣传医保政策,增强村民的参保意识,让村民了解医保的参保流程。帮助村民办理医保报销手续,减轻村民的医疗负担。
好花红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《好花红》的发源地,是全国第四届文明村,是享有“中国金钱橘之乡”和“中华布依第一堂屋”等美誉的布依族传统民族村落。该村还先后获得“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‘三下乡’活动优秀团队”“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”“全国法治示范村”“中国最美休闲乡村”“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”“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”等荣誉称号。叶辛好花红书院2023年入选全国“最美农家书屋”。(惠水县精神文明办:罗权 陈明)